5060(第23页)
生面孔也是有的,但很少很少。骤然来了这么一个,不但街道上的小贩极为热情,就连搬着马扎坐在院门口乘凉的男男女女,也都主动打招呼,拿出自家的茶水来,请远客喝上一杯。
教主本就是个不拘小节的豪爽之士,也不嫌弃凡俗茶水苦涩没滋味儿,当真就应邀拉着扶荔坐了过去。
他还低声赞赏扶荔:“小徒孙,此地民风如此淳朴,可见你治理有方。”
扶荔的神色有一瞬间的古怪,却并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对着他乖巧地微笑。
一刻钟之后,通天教主推翻了自己的草率结论,传音给扶荔:这一套都是谁教的?
扶荔暗笑,当仁不让道:回师祖,正是弟子所教。
却原来,人家热情是热情,却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热情。
自从两人坐下那一刻起,大树下乘凉的那些男女就三三两两围了过来,看似是热情地和远客搭话,实际上却是在不着痕迹地套他们的话。
教主的心性是何等敏锐,如何察觉不出来?
他用两刻钟的时间打消了这些人的疑虑,还从对方口中套出了本地人口几何,施行何种律法和道德规范。
与这些人告别之后,教主笑着问:“那些规则都是你定的?”
“不错,正是弟子。”扶荔道,“无规矩不成方圆,规则之内可以任他们便宜行事。”
教主感慨道:“这些人虽什么坏心,去也未免太狡猾了些。”
对此,扶荔不以为意,正色道: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”
通天教主失笑:“你怎么总有这么多道理可说?”
两人在集市上转了一圈,却什么东西也没买。
那些粗陋的手工制品都是普通百姓日常所需,大家相互以物易物,用自家暂时不需要的东西,换取急需的产品。
这些他们都用不着,自然不会去买。
至于看起来很漂亮的瓷器、竹编、竹雕和雪白的食盐,都是扶荔产业里流出的次品。
真正的精品不是顺着赵公明的商道买给了三界的炼气士,就是顺着扶荔的商道卖给了人间的诸侯贵族。
通天教主若是感兴趣,她那里多得是好的任他挑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