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110(第10页)
并名发诏喻:若有人发明出了更加方便实用的工具,也会得到赐爵。
整个蜀国在她的带领下,欣欣向荣,散发着勃勃向上的朝气。前后不过三十年,便迎来了第一个治世。
但万事万物都有两面,盛世固然美好,也容易滋生腐败。
许多早年追随扶荔的人,或者是他们的子辈,都觉得自家劳苦功高,跟随大王吃了那么多苦,如今日子好起来了,享受享受又怎么了?
这是人之常情,扶荔却从没想过纵容。享受可以,但违法犯纪不行。
凡有贪污受、伤残人命、压榨农人、勒索商户的,扶荔一盖命人搜集证据,着有司全部严查,但有包庇者,罪加一等。
查出完整的证据链之后,扶荔的处置却各有不同。
那些有修为在身的妖族或水族,都削去一半修为,逐出蜀中,非有大功绩不得再入。
对于人族,她则一一召见,拿着证据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。不为唤回他们的初心,只为让世人知晓,非是她刻薄寡恩,而是这些人做得太过分。
若第一代还在世的,便保留了她们的体面,允许她们自裁,爵位有其女承袭;对第二代就狠辣多了,直接斩首,却并不初爵,而是将爵位转赐给旁支。
——他们的母辈兢兢业业,才挣下了这偌大的家业,一辈子都修持己身,不肯让大王失望,不肯给家族抹黑。
他们到是崽卖娘田不心疼,直接一刀砍了他们,还是扶荔看在他们母氏的功劳上,便宜他们了。更何况,还保留了他们祖上的爵位?
消息传出去,从上到下都说大王仁慈。
当然了,以上都是有爵位的,其家族还能保留实力,暂且蛰伏,以待日后。
那些没有爵位的,就只好全家从头开始奋斗了。不牵连他们的子女,已经足够仁慈了。
一通雷霆手段,只能换来朝堂十数年安宁。
但扶荔不在乎。
对她来说,不过是十几年后,重来一遍而已。
但凌霄宝殿里的天帝却看得直皱眉,觉得她行事未免太过酷烈,对待老臣都不留情分,难免让人心寒。
不过,他对蜀国的郡县制度却很感兴趣,也想在封神之后的天庭实施这种制度,以保证他这个天帝的权柄。
至于西王母?
因对方久不在天庭,整天做些没有意义的事,天帝早把她抛到脑后去了。
而且天帝也十分自信,哪怕日后西王母归来,也不能从他手中夺走半丝权柄。
=====
在凡间的扶荔可不知道自己正被人窥伺。
不过,就算知道了她也不会在意。她可忙得很,哪有空在意天帝怎么想的?
在统一蜀中的第一百年,她派紫芸主持修建了联通中原的栈道。
如今蜀中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,蜀人也完全接受并适应了郡县制度,轻易不会被中原的制度影响了,也是时候让两地百姓建立联系了。
这天下,早早晚晚都是要统一的。扶荔始终坚持一个种花家的原则。
至于为何不直接动用法力,修一条像川藏大道那样的穿山公路,而是全考人力修一条栈道?
一是因为那样做对蜀中弊大于利,二就是因为扶荔不乐意。
虽然在她的认知里,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。但她毕竟是蜀地的王,修栈道是为了让普通人也能出入蜀地,让蜀地的经济逐渐拜托对仙人与妖族的依赖。
若把路修得太好,给中原政权攻打蜀地提供太大的便利,可不是她乐意见到的。
这条栈道也全用人族,修了整整十年。
也是在这一年,一生痴迷修仙,始终也不能成仙的扶摇去世了。
扶荔得到消息,放下一切事物赶过去见她最后一面,并按照惯例询问她,在她之后,何人可接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扶摇道:“左侍郎冯池性情刚直,又不乏手腕,可以继任。”
扶荔:“冯池之后呢?”
扶摇:“郎中黄玉,性情机敏,又颇有底线,可以继任。”
说完这句,她不等扶荔再问,便有气无力地笑道:“往后的大王莫要再问了,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换旧人。等到黄玉在位,朝堂必然是另一番景象,自有新的人才涌现,供大王选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