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200210(第7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扶荔仔细看了看,见嬴政并没有冒进,而是要稳扎稳打,一步一步地来,便点了点头,夸赞道:“政儿思虑很是周全,中原的情况和蜀中不同,得因地制宜,不能一概照搬。”

蜀中是被她从部落制直接拉到了封建制,在她没定制度之前,国家的概念一片空白。

在那种情况下,只要有人拿出一套可以顺利运行的制度,哪怕是勉强能运行的,都能被接受并很好地实行下去。

中原则是从部落制度自然演化出了奴隶制度,虽然如今已经到了奴隶制度的末期,封建郡县制已经抬头了,但秦却还没有统一六国。

要是一下子迈得步子太大,动了太多人的蛋糕,必然会给日后的统一之路,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困难。

因而,嬴政和吕不韦、戴璇磋商细节时,就把这种情况也考虑了进去,要把家财也算进科举的

门槛里去。

——家有五十万钱以上的,才能报名参加。

家中能有这么多财富的,不是世代公卿,就是富商巨贾。公卿看不上商人,根本不觉得他们这些自幼读书的,会考不过那些满身铜臭的。

“老师谬赞了,政不敢忘掉您教导的‘事缓则圆’。只是……”嬴政苦笑道:“只是这也是无奈之举。中原七国能参加科举的,多数都是百家子弟。而能拜入百家的,又多是公卿子弟,底层黎庶寥寥无几。”

中原私学的创始人是孔夫子,而孔夫子认为:若是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,还是先去琢磨养家糊口的事吧,总不能为了供一人读书,让全家都饿肚子。

这是考虑到了当时的实际情况,非常符合孔夫子那个时代的国情。

自孔夫子之后,百家授徒就有了一个标准,无论哪一家,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这个问题。这一点,就连墨家也不例外。

更有甚者,墨家对弟子的道德要求,比其余各家更高。他们要求自家子弟摒弃个人享受,舍弃家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自己在各处得到的报酬,最好也不要留下来,而是散给穷苦的人。

这便是墨家“兼爱”之道,他们不喊口号,是真的身体力行。

对此扶荔是知道的,便问道:“那你想过墨家子弟吗?”

墨家从巨子到新入门的学子,只怕所有人的钱财加起来,也凑不够五十万的门槛。

嬴政笑道:“老师放心,秦国本就是相里墨的大本营,他们会按部就班地招收培育弟子。墨家从事的差事,一般人也代替不了。”

这倒也是。

扶荔点了点头,把东西还给了他:“你心里有数就好。其实该教的我都已经教给你了,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实践磨合,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。”

“老师放心,学生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。”嬴政郑重其事地答应了,又忍不住对扶荔身份的好奇,“老师,您以前是做什么的?”

扶荔微微一笑,对他招了招手。嬴政眼睛一亮,连忙把耳朵凑了过来,却听见她一字一句道:“不告诉你。”

嬴政:“…………”

他又无语又无奈:“老师,您怎么也跟着殷老师学坏了?”
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扶荔笑了一阵,调侃道,“你就没听过那句话吗——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种人,你怎么知道是他带坏我,不是我带坏他?”

嬴政再次:“…………”

——是呀,殷老师平日里对老师言听计从的,老师又多智多谋,不管怎么看,殷老师更像是被带坏的那个。可寡人从前怎么没想到呢?

他低着头沉思起来,扶荔也不打扰,自己找了个位置坐着,又让宫娥上了茶来。

中原贵族间流行的茶有两种,一种是自然衍生出的煮茶,也就是把各种香料和茶叶一起煮,有一定药用价值;另一种则是从蜀中传过来的泡茶,就是把茶叶事先炒制过,再用滚开水冲泡,喝的主要是个意境。

目前为止,炒茶技术都掌握在蜀国人手里,还有蜀国商人在中原各国买了山地种茶、制茶。因为蜀国对中原来说过于神秘,倒也没几个不长眼的敢打蜀国商人的主意。

只不过,这几年蜀国内部动荡,商人们最是趋利避害,很多人都荒了茶山,带着会制茶的匠人返回了蜀中。

一时之间,炒茶在中原各国成了稀罕物,贵族们除了自己喝之外,只用来招待贵客。

到别人家里去做客,能不能得到主人的一杯清茶,也变相成为了地位的象征。

不过,秦宫倒是不缺这些。

自从戴璇和郑措成婚之后,她们男君的父族和自己的家族,每一季都会派人给她们送新茶。

她们除了留些自用,剩下的全部送进宫里,分成四分,分别献给华阳太后、夏太后、赵太后和秦王政。

如今子楚已薨,郑措经常带着郦雍入宫给赵姬请安。

郦雍温柔俊美,多才多艺,会演奏琴、箫、瑟、编钟和蜀地琵琶等多种乐器。

所谓的蜀地琵琶,其实就是后世流行的那种,竖着抱在怀里,不用拨片,带上指套直接弹的那种。和西域传过来的横抱琵琶有很大区别,手弹出的曲子比起拨片更加连贯悠扬,一入中原,就赢得了许多贵族的喜爱。

赵姬擅长编钟和笛子,两人都精通乐理,有很多共同话题。郦雍又是有心迎合,很快就成了赵姬的知己。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