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下早朝(第2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苏锦绣拍着心口,见是一身规整官袍,清姿明秀的易如栩,定了定神,笑道:“没事没事。那田宅牙子应该已经在薄尉巷等我们了,我们快去吧。”

“好。”易如栩应着,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,“你用过早膳了吗?这是我从宫里带出的八珍糕,还热着。”

“我用了的,如栩哥。”苏锦绣推辞着,“你早朝肯定是空着肚子去的,你快吃吧。”

两人一推二让着,并肩往薄尉巷的方向走。苏锦绣还在专注同他说着话,没注意到前面拐角处有一个半人高的石台,脚步一绊,身子便往前倾去。易如栩眼疾手快,连忙伸手揽住了她的腰身,将她稳稳扶住。

就在这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。

御街虽宽,可那策马之人却一眼便瞥见了角落里那搂搂抱抱的一幕,随即勒住马缰,高头大马人立而起,前蹄踏得石板脆响。

来人身着绯色公服,头戴二梁进贤冠,腰束玉带佩银鱼,一派正六品指挥使的规制。

正是逢辰,骑在高头大马上,薄唇微抿,周身冷峻。

他身侧并骑的女子,同着绯色公服,顾盼间自有英气流转,不似寻常闺秀那般娇柔。

“思渊,看什么呢?”

石蕴玉见身旁的逢辰勒住马,目光如炬地盯着前方,不由顺着他的视线望去。

只见不远处的玉阶下,站着一男一女。男子身着翰林学士的青袍,颇有文人风骨,正低头对身旁的女子说着什么,语气温和。那女子一身淡紫素雅襦裙,颇有仙姿玉色,手中拿着个艾草扎的小老虎,方才像是绊了一下,被男子伸手揽住了腰,两人靠得极近,举止亲昵。

石蕴玉看了两眼,便收回目光,笑道:“倒是一对璧人。那男子瞧着像是翰林院的新员?旁边那位应是他的夫人吧,竟特意来宫门口接下朝,想来是新婚燕尔,感情真好。”

她顿了顿,又打趣道:“怎么,思渊认识?”

逢辰的目光落在苏锦绣和易如栩相携相依的身影上,怒意瞬间勃发。

躲了他半个月,果然是在和死男人卿卿我我。

一大早的就追到宫门口来接,就这般相思煎熬,急不可耐?

怎么从没见过她来接自己下朝?

“阿姐。”

苏锦绣正低头对易如许说着“多谢”,忽闻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“阿姐”,那声音熟悉得让她心头一颤,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回头。

然而,奔涌的情绪瞬间凝固。

那声“阿姐”并非唤她,逢辰正含笑望着身旁同策马的同僚。

那同僚面容姣好,眉宇间自带英气,身姿却窈窕,显然是位女官。

苏锦绣怔怔地望着越走越近的两人,他们的对话也清晰地传入耳中。

“阿姐,”逢辰对那女官说,“我院中新到了一批李成的山水、崔白的雀鸟,邀您过去鉴赏。”

被称作“阿姐”的女官笑着推了他肩膀一下:“上次你送我的那些黄筌的花鸟图,我都还没品鉴完呢,怎又破费?”

“阿姐欢喜,万金不换。”

逢辰的声音带着苏锦绣从未听过的温和:“那些你尽可拿去,不够我再给你寻。”

两人笑语晏晏,并辔而过。逢辰的目光甚至没有在她身上停留一秒,仿佛她只是路边一粒无关紧要的尘埃。

苏锦绣僵在原地,傻了很久。

若是只看见他和别的女人笑谈,她还能镇定,毕竟她早已告诉自己要放下。

可是,可是他为什么要叫别人“阿姐”?

那个称呼,曾是她独有的。在绣巷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,他衣食无着,是她一针一线绣出绣品换了钱,给他买吃的、添衣裳,那时候他就总跟在她身后叫“阿姐”。

可是?没有什么可是。

如今他入仕了,有了权势,有了能在官场上帮衬他的阿姐,自然就不需要她这个只会绣东西的阿姐了。

苏锦绣死死咬着下唇,才没让眼泪掉下来,易如栩还在身边,不能在他面前失态。

易如栩察觉到她的不对劲,连忙开口转移话题:“牙人昨日说薄尉巷的宅子有好几处,你可有看中的?想要多大的,三进院落可好?你又预算多少?我们先心里有个数。”

苏锦绣猛地回过神,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,连忙顺着他的话头问:“哦……好。枕书院那种够我们住了吧?预算……预算就按之前说的五百两来?”

章节目录